教育局相关数据显示,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的前10个省,分别为河南,广东,山东,四川,安徽,河北,湖南,贵州,江西和广西。其中湖南的高考报名人数为53.7万,一本录取率为11.2%,的录取率为4.5%,的录取率为1.7%。

也就是说,哪怕每一年各个省市的高考录取率在不断地上升,但是每一年各省的高考报名人数都是十分庞大的,这也反映出了学生们必须要通过不懈地努力,才能够以优异的成绩来考取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大学,而且每一年高考生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

在这些学子当中还有不少双胞胎能够考出差不多的成绩,都能够上到非常好的学校。例如在年黑龙江的李双和李可心姐弟,他们最后都考到了哈工大,而且一起上了学。

在湖北有一对亲姐妹,名字分别叫做张欢欢和张新悦,他们的高考成绩一模一样都是分,最后一个报考了华中师范大学,一个报考了河海大学。

一:保剑锋出磨砺出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主人公就是赵稞和赵棣,他们是来自年报考人数为53.7万的高考大省——湖南,是一对双胞胎兄弟。

他们的高考成绩分别为分和分,兄弟之间仅仅只隔了两分之差。父母给他们取这样的名字,是因为“登科及第”的美好心愿。兄弟两人出生于年,都是00后。

按道理说这一届的00后充满了无限的青春和朝气,他们对于网络游戏甚至是一些电子科技产品的熟悉程度要比80后和90后更高。但是赵稞和赵棣他们直到上大学之前,一直都不曾拥有过自己的手机。

而且即便是亲戚家的小孩到他们家去玩,这两兄弟根本也不眼馋同龄人的手机,一心只是扑在了学习上。两兄弟的父亲爆料称,兄弟两个人对自己的学业都非常负责,仅是高中所累积下来的草稿纸用过的就超过了10米,写完的笔芯就更别提有多少了。

10米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赵稞和赵棣的家乡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这个地方其实比较偏大山里。而贫困学子们如何才能走过大山到达更加城市化的地方去生活,他们能够选择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打工一条是读书。

父亲一再告诉孩子们不要想着眼前的利益,有很多孩子们只想着去打工拿快钱,后来又后悔了,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说不定那些出去打工的人会选择回来好好读书。

听完父亲的话之后,两兄弟选择了读书。他们自小学开始就一直对自己的学习很负责,尤其是哥哥。老师评价赵稞说,他无论是写字还是读书、走路,给人的感觉都是板板正正的,是一个非常具有自律性的男生。

但是弟弟赵棣在老师眼中却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年纪小,什么事情都由上面的哥哥顶着。所以弟弟比起哥哥来要更加调皮一些。他很喜欢做一些手工玩具,甚至还会搞一些恶作剧,他更喜欢笑也更活泼,甚至运动能力也还不错。

兄弟两人的父亲叫做赵忠,他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爷爷辈就是大山里的农民,也没读过什么书。其他的叔叔伯伯要么就是在大山里面耕田养牛,要么就是出去打工,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多少钱。

父亲赵忠明白,双胞胎儿子的到来是他们整个家族的希望,也是他一辈子最重的责任。即便是辛苦一些也要把两个儿子培养成才,他把自己家的农田承包给了其他人,自己扛着行李到了张家界大峡谷去找工地上的工作。

从年少时起,赵稞和赵棣两兄弟就很少见到父亲,每到过年的时候赵忠才有可能会回来。两兄弟看到父亲的双手布满了老茧,他们也知道赵忠是一个很辛苦的劳工。两兄弟自小起就想着能快点长大,能够帮助家庭改善生活。

讲完了赵忠,又得看看两兄弟的母亲。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老实本分的女人,即便是与其他的邻居们发生了争执,她连吵架都不会。她还鼓励丈夫在外面多打工补贴家用,自己就留在了老家一直照顾两个儿子。

平日里就是养养鸡和种种地,这样朴实无华的家庭教育,给两兄弟拼搏自己的学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别看父亲赵忠一直在外面劳工,就好像跟两个儿子断掉了联系,其实他也是一个非常细腻的男人。

虽然他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他特别会写信,经常会以朋友的姿态来和两个儿子对话。等到赵稞和赵棣两人上了高中之后,赵忠还要求自己每一个星期至少要去孩子的学校去找他们谈话,每一次谈话的时间至少也是半小时以上。

一家人之间的相处一点压力也没有,反而十分轻松有氛围,而且他们还偶尔在一起打球做运动。这一家子人最喜欢的运动就是打羽毛球。赵棣作为弟弟自小起性格就比较活泼,做起运动来比哥哥还要好,往往能够把父亲赵忠打下阵来。

一家人的欢声笑语,让赵稞和赵棣在面对高考这么强大的压力时,心态也十分平稳。

二:梅花香自苦寒来

兄弟两个人出生于年,6岁的时候开始读书。自小学起,兄弟两个人就在同一个班级里面。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让父母失望。对于赵棣而言,哥哥在前面努力地学习,自己有不懂的问题就会去问他。

赵棣就经常讲,有一个人能够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不管去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伴。无论是学习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都不会感觉到孤独。而且时常还能有一个人在自己想要放松下来的时候,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落后,这是他搞好成绩的另一大原因。

哥俩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们除了喜欢攻克难题之外,还喜欢总结和预习。课外之余,两个男生还喜欢写写日记,把自己的心得用写日记的方式倾吐出来,这对于缓解高考压力也有好处。

最重要的是,兄弟两个人从来不碰任何网络游戏。直到年高考之前,两个人都没有注册过那些热门的手游账号。他们没有手机,也从来没有向父亲伸手要过。

他们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学习上,他们知道哪个省市的卷子最难,也知道其他省市的卷子有怎样的套路。但是要问哪个游戏里面的英雄打法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只能一脸懵了。

但两兄弟的学习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年两兄弟从初中毕业之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被慈利县一中录取。父母两个人决定让两个儿子在学校里过上寄读的生活,那么也就意味着两兄弟日后的学费和生活费必然会比初中的时候要更多一些。

这个家庭所有的经济收入全部都依靠着父亲赵忠一个人在努力赚取,母亲就会不平衡。她想要承担一部分压力,于是两个人就共同在县城里面找了工作。

父亲赵忠做的还是和基建相关的事情,母亲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在县城里找了一份清洁工的活,有时候也会多做一份兼职,比如凌晨的时候出去扫扫大街。

虽然一天最多也就有30块钱的兼职零花,但是夫妻两个人觉得一天可以省下30块钱,一个月就可以省下块钱,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其他需要担心的事情了。

所有的努力都是辛苦耕耘的一个过程,年7月,兄弟两人参加了高考。成绩放榜后他们惊喜地发现,他们之间的成绩仅仅只隔了两分。哥哥考了分,弟弟的成绩是分。所以他们在填高考志愿时,拥有的选择权自然也就更多了。

哥哥选择的是清华大学,经过老师的推荐他填写的志愿是土木类专业。弟弟虽然与哥哥只差了两分,但是很遗憾,清华大学的竞争压力很大,两分也能隔个几千考生,所以弟弟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同等成绩内更好的专业,于是弟弟填写的高考志愿是北京大学的工科实验班。

等到录取通知书放在他们的手中时,两兄弟激动不已,他们父母的脸上早就泛滥起了泪花。好消息越传越远,县里拉起了横幅,县委书记专程到赵忠的家里去看望这对双胞胎高考学霸。

好消息传到当地的风景区,区里的领导还在专门看望两兄弟的同时,带来了20万元的助学金。据说当时大家都听闻了这个好消息之后,纷纷想要对赵家人送去祝贺,但是不料兄弟两个人所填写的学校不是在一块。

那他们以后相处的时间或许比高中时期要少得多,再加上学费和生活费可能又会成为这个家庭的重担。在这样的压力面前,当地人就传出了一个谣言,说赵家父母很有可能会不让这对湖南双胞胎学霸去读清华和北大。

于是风景区的领导还专门送来了20万元的助学金,想尽可能地帮助他们。但是后来谣言又不攻而破,因为赵忠曾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明确表示,即便是砸锅卖铁也会把两兄弟培养成才,鼓励他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谈及父亲对两个儿子有什么样的期望时,赵忠那时本来已经是中年,但他的脸上却不时闪过泪花。他表示自己和妻子的担子算是越来越轻了,但是这个担子又交给了两个孩子。因为他们以后要扛起来的责任会越来越重,不仅要好好学习,更要明白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说,不是拿到什么录取通知书就好了。应该要通过更好的舞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能忘记家乡还有很多贫困的学子。甚至往大了一步说,一个人只要有能力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话,还是不要吝啬于自己的才能,更不能辜负家乡人对他们的期望。

赵稞和赵棣都把父亲的话放在了心上,他们在奔赴北京之前,还把高中时期的学习资料全部整理了一遍。尤其是英语这一门学科,更是被反复地练习。

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能够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其他考生们或许要更加优秀,为了不拖后腿应该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很多人在看了赵稞和赵棣的故事之后,似乎只得出了一个结论,说两兄弟好像是寒门学子的最好榜样。

但实际上,赵稞和赵棣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人们更不能忘记的是这俩兄弟的背后站着无私奉献,而且懂得把家人的力量团结在一块的父母。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值得很多家长学习。

其实不论孩子取得怎样的成绩,只要他们的心理是健康的,心态是积极向上的,哪怕考取的大学稍微普通一点都没有关系。因为真正好的教育不仅仅是来自于学校和社会,更来自于家庭和自身的感悟。

对于赵稞和赵棣两兄弟,您能根据照片猜出哪一位是哥哥哪位是弟弟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