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的交通并不发达,从宁波到武汉,需要一路坐船,顺着江水一路漂流,颠簸个几天几夜才能抵达,接近公里。但宁波人周剑凌毅然选择了这里。年,周剑凌从浙江宁波来到了武汉,进入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学院有机工艺专业就读。毕业25年来,周剑凌一直在化工行业发展,现在是浙江物产化工集团副总兼物产化工宁波公司董事长,企业年销售额亿,位居世界强企业第位。

周剑凌,年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学院有机工艺专业,浙江省国资委讲师团成员,浙江省省属企业千名好支书,浙江物产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浙江物产化工集团宁波有限公司董事长。

求学武汉,打开认知的大门

刺激的辣味、难懂的方言,是周剑凌对武汉这个城市的初始印象。当时从宁波坐船到汉口码头,下船后,学校的老师在码头旁热情地迎接我,这一幕始终刻在我的心里。周剑凌说,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初次踏入异乡的陌生感和不适在这一刻都没有了。

很快,周剑凌适应了这个地方的特色,并爱上了这个城市,他把这段经历美称为文化适应旅程。时隔多年,大学里的生活片段常常浮现在我脑海里,往事历历在目。大学带给我最宝贵的是通过四年独立学习及生活历练,形成了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圆而不滑、孝而不顺成为我的座右铭,同时收获了一帮纯粹的兄弟姐妹是我最宝贵的人生财富。周剑凌这样回忆。

周剑凌还谈起一段发生在他大三准备考研那年的故事。他说:当年工业分析课老师、班主任巩卯英老师的儿子在同济大学读书,她得知我要考研后,为了让我有舒适的学习环境,主动让我住她儿子空出来的房间。周剑凌说出这一段故事时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虽然考上了,但后来并没有读研,而是直接回到宁波参加工作,巩老师是把我当自家孩子对待,有些愧对她的一片用心了。

从宁波到武汉的旅途是漫长的,在旅途中,周剑凌接触来自各地不同的人,他们操着不同的方言,讲着不同生活的新鲜故事,这成为周剑凌打开大门见识外面大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笃行勤恳,探索热爱的方向

毕业后,基于对人生定位深刻思考和分析,周剑凌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宁波加入了宁波中化建进出口公司。凭借着国学及历史的独特视角和对产业的专业理解,他在工作1年后便快速晋升为宁波中化建进出口公司的业务经理。

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剑凌看到进口的机遇,开始尝试边境贸易,他只身前往满洲里、俄罗斯谈业务,透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那时候做业务不如现在这么方便,银行系统也没那么发达,为了顺利交货,有时候他甚至深夜2点站在卸货的船头紧盯卸货、装车等各个环节,还得小心谨慎把承兑汇票揣在怀里,等确认安全收货后再把承兑汇票支付给对方。周剑凌说,那个时候身体虽然劳累,但精神却满是激情和冲劲。

即使到现在,周剑凌依然保持着这份工作的热忱,如有重要客户来访,他总是自己亲自接待,和客户谈起产业、管理来到深夜也不觉得累,周末加班和出差更是工作的常态,即使是生病的时候,依然一如既往。他把所有的光和热给了他热爱的工作,这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理想价值的真实体现。

从业务员到公司董事长,周剑凌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又始终不忘初心。周剑凌一直在观察周边的环境,对事物从看见,到看清,再到看透,最后看开,追根溯源;他面对未知的事物,依旧以乐观的心态去尝试,用常识去试探,再用优势去进攻。

爱在天涯,传递爱心的力量

从年毕业至今,周剑凌始终致力于慈善事业,资助的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体不计其数。

感恩于母校的培养之情,年,周剑凌设立爱在天涯校友爱心传递奖助学金,目的是帮助那些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顺利读完大学,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该奖助学金开设至今,22年内累计资助了将近名学子,捐赠资金超过万元。

今年初,在举国上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役当中,周剑凌发起校友募捐,为母校武汉工程大学捐赠总价值5万余元的抗疫物资及资金,同时他还发起员工募捐,在了解到华中医院物资告急后,紧急联络物资,医院捐赠一次性医用手套20双,为医护人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支持。感动于社区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一线的孜孜奉献,他联系渠道向宁波福明街道捐赠消毒液,用于日常防疫消毒工作。

从宁波到武汉,再从武汉到宁波,周剑凌始终怀揣着笃行、厚德、感恩的情怀面对学习、工作和人生。武汉工程大学,是周剑凌梦想的起点,而宁波,并不是他梦想的终点,周剑凌将带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以及格物明理致知笃行的校训继续奔跑在化工行业。

文章部分素材来自:武汉工程大学校友会、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潇湘晨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