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三湘风纪网载:“一组的这条路,我非常清楚,村里报账肯定报多了!”村民老唐的声音响彻在整个乡政府大院。“这条路开工前,我们都组织本组村民开会了的,路的起点和终点老百姓都晓得,本组的村民也全程参与了本条路的施工,怎么可能存在虚报的情况……”村干部小唐辩解道。不久前,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纪委接到群众举报,称该乡麻山村有村干部虚报工程量。
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纪委、信访室、联村干部立即成立调查组对该信访件开展调查,重核工程量,复核有了最终结果:村里报账米,实际测量米。至此,一场虚报工程的风波得以平静。
这条路为何经得起群众“丈量”?因为村干部组织修路开展民生工程没有“短斤少两”“虚报冒领”,而是“实打实”。特别是其常想身边有一双双眼睛时常盯着自己,心中装着群众监督,对纪律规矩心存敬畏,“作风过硬”。
近些年来,各地党和政府采纳民意,实招频出,开展了不少民生工程,办了不少民生实事,为群众解了不少燃眉之急,深得群众肯定。不过,也有一些民生工程“短斤少两”“粗制滥造”,成了“伤心工程”,群众意见不小,损害了党和政府公信力。
民生无小事,件件总关情。俗话说:“打铁必须自身硬”。做实民生工程,基层干部不能心存侥幸,不能搞“数字掺水”,更不能多占多领工程资金进行“微腐败”。而要以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筑牢思想防线,敬畏群众、敬畏组织、敬畏纪律,打造过硬作风,对自己负责,向群众交出满意的成绩单。
文/曹灿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