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信贷管理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积极担当精准扶贫的社会责任,深化与省扶贫办的合作,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创新推出扶贫小额信贷这一特色产品,开创了金融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新局面。6年多来,扶贫小额信贷实现全省全覆盖,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7亿元,发放额占全省金融机构的98%,直接和间接带动50余万户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增收脱贫。

作者丨中华合作时报记者刘小萃

近年来,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金融扶贫的安排部署,积极担当精准扶贫的社会责任,深化与省扶贫办的合作,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创新推出扶贫小额信贷这一特色产品,开创了金融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新局面。

6年多来,扶贫小额信贷实现全省全覆盖,在全省.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中,对.5万户进行了评级,评级比例为99.6%;有余万户通过评级获得了授信,授信比例为88.42%,授信金额.05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7亿元,发放额占全省金融机构的98%,直接和间接带动50余万户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增收脱贫。累计支持扶贫产业链带动项目个,累计投放贷款亿元,带动20余万贫困人口增收。

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制定金融扶贫实施方案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高度重视金融产业扶贫工作,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信贷管理部、信息科技部、支付结算部、电子银行部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金融扶贫领导小组和贫困村金融服务站建设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信贷管理部。

↑图为年4月10日,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到麻阳农商银行兰村支行调研考察金融产业扶贫工作。

各级农商银行相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明确联络部门和人员,制定金融扶贫实施方案,落实专班人员、单列计划、单建台账、单设考核要求,积极对接各级政府、行政村组,落实扶贫政策和措施,有效促进金融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加强金融扶贫政策引导

出台金融产业扶贫系列工作方案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积极贯彻湖南省委省政府、监管部门关于扶贫工作要求,按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通过召开党委会、社务会、专题会、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及时传达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下发《关于开展金融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湖南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扶贫规划(—年)》《贫困农户评级授信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扶贫贷款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小额信贷规范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关于扎实做好金融产业扶贫防止因“疫”返贫致贫的通知》等50余个文件,出台金融产业扶贫系列工作方案,按年制订工作实施计划,指导全省农商银行积极有序开展金融产业扶贫工作。

创新金融扶贫亮点工作

多项全国首创成果显著

创新扶贫新思路。年,湖南省农信联社与省扶贫办共同探索形成了“贷款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金融扶贫思路。结合不同主体的金融需求,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展模式,鼓励贫困农户采取自主发展、抱团合作发展和分包联营发展三种模式参与生产经营,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能人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将扶贫小额信贷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帮助贫困农户通过发展生产稳定增收脱贫,解决了扶贫小额信贷“用得好”的问题。

图为年5月24日,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湖南省委副书记乌兰参观宜章县竹源种养专业合作社。

首创扶贫小额信贷新产品。在全国首创的“”评级授信体系(设置个人诚信度、家庭劳动力和人均收入三项指标权重),与省扶贫办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了“贷款金额不超过5万元,贷款期限3年、风险分担、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特色产品,为符合“四有两好一项目”条件的贫困农户打通了获得贷款的绿色通道,疫情期间将贷款对象拓展到了贫困边缘户,解决了扶贫小额信贷“贷得到”的问题,放大了金融参与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

深化扶贫小额信贷试点。积极探索后脱贫攻坚期金融帮扶工作,和省扶贫办、财政厅联合发文《湖南省深化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试点意见的通知》,在宜章县开展深化试点工作,创新了信贷管户员、产业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电商销售员参与的“四员”工作法,对脱贫农户享受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及贷款额度、利率、贴息政策进行明确,有效延伸了扶贫政策的正面效应,解决了扶贫小额信贷“可持续”的问题。年2月10日国务院扶贫办和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对宜章的做法进行了推广。

推进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制定《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贫困村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层层建立金融产业扶贫组织体系,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并不断丰富金融服务站功能,推进金融服务、助农取款、电商服务“三站融合”共建,打通了金融扶贫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贫困村金融服务站已成立家,占全省金融机构服务站的78%以上,有效缓解了贫困农户“贷款难、取现难、结算难”等问题。

深化扶贫小额信贷配套措施

确保金融精准扶贫顺利开展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督促辖内农商银行及时与当地政府、扶贫部门深入沟通,扎实做好扶贫贴息、风险补偿、数据核对等具体工作。

落实贷款贴息政策。根据期限三年内扶贫小额信贷全额贴息的政策,农商银行按照“先结后贴”的原则,配合扶贫部门做好结息凭证归集、造册、结算等相关工作,切实保障贫困农户权益。

图为年10月4日,张家界农商银行温塘分理处员工开展“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走访,为贫困户送去金融支持。

落实风险补偿金政策。每个县先建立万元以上的风险补偿金,然后按发放的贷款额度相应比例进行增补;农信系统在风险补偿金金额的10倍以内发放贷款,风险补偿金作为保证金用于处置贷款风险。目前风险补偿金到位率为.78%,通过按比例分担贷款损失,较好解决了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问题。

做好扶贫贷款数据统计。省联社和省扶贫办联合编制了《扶贫小额信贷月调度统计表》、《扶贫小额信贷到期贷款监测表》、《金融产业扶贫产业链带动企业贷款统计台账》等一系列扶贫业务相关表格,农商银行按月与当地扶贫部门进行数据核对、汇总和上报,确保扶贫贷款数据真实、准确。

完善各项管理机制

强化金融扶贫工作质效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省农信系统与各级扶贫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共同建立健全了涵盖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及扶贫贷款管理、操作规程、专项统计、尽职免责办法等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完善了以贫困农户评级面、风险补偿金到位率、扶贫贷款累计逾期率、不良率等指标为重点的金融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构建了以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联席会议、督查督办、数据信息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管理平台,加强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联合督导,形成了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做实金融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图为年8月1日,张家界农商银行深入土家族“苏木绰”(祖源之地)——王家坪镇开展金融精准扶贫集中宣传活动。

升级改造管理信息系统。湖南省农信联社通过升级改造信贷管理系统,优化评级授信指标体系,简化业务操作流程,完善贫困户放贷标识和控制条件,对接人行金融扶贫专项统计制度,建立健全逐笔信息取数规则,开发专项统计系统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扶贫贷款投放精准高效。

建立定期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总结推介行社扶贫工作经验和创新做法,形成了良好金融扶贫工作氛围。湖南农信系统的扶贫小额信贷产品荣获“年度中国银行业最佳社会责任实践案例奖”,并由国家发改委作为精准扶贫案例在信用中国网站推介;在宜章开展的深化试点工作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重要媒体多次报道了湖南农信系统推出扶贫小额信贷的做法与经验,湖南农信系统多次被省委省政府、人行长沙中支等单位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制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加大深度贫困地区金融供给

制定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加强对全省11个贫困县、个贫困村的金融支持。

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支持11个深度贫困地区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培育当地主导产业,建设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安全高效的产业体系。

图为年7月20日慈利县苗市镇,县政府、县人行及慈利农商行领导共同为洞湾金融服务站揭牌。

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合理调配信贷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实行优惠。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和扶贫产业项目,创新多种信贷产品和融资模式,开辟绿色办贷通道,优先受理、审批和办结。

重视基础金融建设。相关农商银行结合深度贫困地区实际需求,合理优化网点布局,推动已有网点服务升级;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乡村下沉营业网点,扩大业务范围。多措并举满足深度贫困地区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就业的贷款获得率。全系统历年累计对省内11个深度贫困县的6.54万贫困农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4.34亿元,占全省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的12.67%。年全省深度贫困地区各项贷款增速19.58%,高于全系统各项贷款增速4.43个百分点。

工作举措细致扎实

加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管控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坚持未雨绸缪,抓早抓小,多管齐下防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下发了规范扶贫小额信贷管理的一系列文件,严格贷款发放、贷中管理、到期催收、风险补偿等流程操作。

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要求农商银行与地方扶贫部门共同监测分析借款人及带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