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海摄

初夏时节,绿意盎然。

穿越繁华都市,慈利,湘西门户,高速路、干线路、通村路立体交错,人流、车流,物流齐畅……纵横田野阡陌,交通大发展所蕴含的能量,正努力发挥交通先行的作用,重塑慈利大地的新形象,拓展慈利发展的新空间。

高质量建设而出的扶贫路、小康路,正在为慈利的经济腾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源源不竭地注入新动力。

龚汉业摄

年底,待安慈高速通车后,慈利至常德西乃至湖北的大通道全线打通,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高速为依托、省道干线为骨架的交通网络形成。

长张高速、黔张常铁路、零龙公路、杨通公路、慈茶公路、溪阳公路、清江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十三五”期间,慈利交通建设总投资达30亿元,创历史之最。截至目前,慈利境内所有建成的高速、干线公路、乡村公路共享有(不含炉慈、张官高速)通车里程公里。

龚汉业摄

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慈利县交通运输局将交通扶贫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截至目前,共建成通村公路公里,自然村通水泥路公里。慈利的乡镇和行政村已经实现路面硬化率%、村道通畅率%、组组通(自然村)道路硬化率%,农村道路日常养护率达到90%以上。此外,在慈利,位建档立卡户因为参与到农村公路保洁大大缓解了生活压力。

有序推进万福汽车站至朝阳、高桥、杨柳铺以及永安汽车站至杉木桥、江垭、东岳观、杨柳铺等7条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试点。

目前全县已建成二级客运站3个、三级客运站2个、农村五级客运站26个、农村招呼站个,交通扶贫成果惠及全县农民。

张林海摄

15条乡村旅游线路,串起了大峡谷、九渡溪古镇、五雷山、四十八寨、拉磨谷、朝阳地缝等旅游景点,连接了岩泊渡、南山坪、苗市、三官寺、江垭25个乡镇多个村,其中有30个贫困村。

一条条农村公路,一条条乡村旅游线路延伸成了该县乡村旅游的脱贫之路。

在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10.2公里旅游沥青路通到了田间、房舍,“三园一谷一庄”5个旅游产业项目在此落地生根,这些巨变源于路连成网。年“穷山”罗潭村,一步步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

年,慈利县交通运输局帮扶工作队进驻高桥镇材树村,这个仅有人的小山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人,“闭塞、落后、贫穷”是村子里特有的标签。

5年间,慈利县交通局投资近万元,完成村组道路硬化,实现了组组通,建成了牛车河大桥、烟雨汤溪桥,建蓄水池8个,铺设管道21.3公里,完成饮水改造,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户户安上了安全电。

光伏发电、15亩鱼塘、亩油茶园正在改写村集体经济历史。

丘陵细浪,水波浩瀚。慈利县龙潭河镇竹峪村风景怡人,然而,进村却要在山里步行4公里。村村通来了,进村公路穿过山岗,直抵湖边,村里的垂钓园宝竹山庄的生意越来越好。负责人徐年喜由衷感慨:“不是我有能耐了,是路修好了”。

朱勇军摄

公路通,百业兴。

随着基本出行条件的改善,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农民过上“就业不离乡”的生活,以往的空巢村现在又热闹起来。宽阔平坦的县乡通道,连环成网的村组道路,承载着农民的产业发展梦想,通进民心。致富,更有底气。

在苗市镇,发展丑柑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余户,人均增收元以上;全县柑桔种植面积30.8万亩,产量近30万吨,每年柑桔调运季节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务工,人均增收元以上。

在龙潭河镇,东方希望集团生猪养殖项目基地落户,项目建成后可让数百人在家门口就业。

在南山坪乡,群山环抱、绿水相依的梁山村,八月瓜种植基地,大片的藤蔓缠绕,果实正待成熟。

在龙潭河镇,王大爷赶忙放下手中的簸箕,迫不及待打开快递员送来的包裹,这是在外打工的儿子网购给他的菜种子!“小伙子再等一下啊!”王大爷转身拿出一大袋腊肉。“今天寄这些吧,还是上回那个地址。”路通了,他就能把这份牵挂寄出去。

快递进村多一公里,老人们就能少走一公里。“四好农村路”打通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也给村民增了收,更方便了父老乡亲……”

现在村村通了水泥路,快递一天能跑好几个村。网上接单,网下发货。便捷的农村公路还催生了电商平台经济。

策划/文案丨记者段晓辉通讯员朱标

制图丨康晖

编辑丨罗红艳

值班主任丨滕子伟

终审丨周和平

出品丨掌上张家界编辑部

本平台为张家界日报社所有。任何单位、个人转载张家界日报社旗下媒体版权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书面授权。除法定合理使用范畴外,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传播其享有版权的作品(作品形式不限于文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