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这瓜果飘香季节的最佳姿势是什么?
当然是亲自去田间地头里树枝藤蔓上采摘。新鲜的带着自然芳香有的甚至还挂着露水儿的果子,饱满诱人,边走边摘、边摘边吃,酣畅淋漓到忘记了头上的日头,忽略了灼热的温度,这大概是城里人亲近大自然的绝佳方式。
此时又到采摘季,今天掌上就带大家去一个果园走一圈,去听一段从2亩到多亩的致富经。
慈利县溪口镇樟树村最出名的,莫过于那棵“红军树”,年2月8日,贺龙、萧克等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就是在这棵树下召开反“围剿”战斗的动员大会。其实在距离这棵古樟树不远处,有一片人气颇高的果园,从父辈的2亩梨子地发展到现在的亩园林,园主很特别,那就是只做采摘不搞销售,要的就是让来到这里的人们充分亲近自然,享受田野。
“现在的富民水果专业合作社,是从我父亲年种梨子的两亩田发展起来的。”王林元是合作社的负责人,在搞发展的路上,他说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试。
年,带着在外务工时做水果采购积累的经验和2万元创业资金,王林元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由于走省过县看到了外面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再加上自己有种水果的经验,他决定在樟树村发展高效种植业。王林元的哥哥曾在贵州教书时听说巨峰葡萄效益不错,兄弟俩一合计,决定购回葡萄木,努力钻研其栽培技术。采用深翻改土,分段促壮、合理施肥,科学修剪,病虫害预防为主管理措施。在其努力培植下,第一年亩收入就获利1万多元。紧接着王元林把种植规模扩大至30多亩。
创业之路这就算是踏上正途了。
岂料想,年夏天的一场大洪水,把王林元的葡萄地全淹了。刚起步没多久的事业,回到了比起点时更差的状况。
面对损失,王林元苦恼过,但沮丧过后他开始思考如何新出发。洪水退却后,王林元把种植地移到了地势较高的地方,相比创业之初,他把创业的步伐减慢了下来,从扩张速度转变到更加注重种植质量。直到年,王林元成立富民水果专业合作社。
“我们通过合作社把荒废的田地、无劳动力种植的田土集约起来,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实行生产培管技术、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经营管理、产品销售五统一的管理方式,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合作社经营利润实行二次返利。”王林元说,合作社目前共有水果种植面积亩,种有葡萄、梨子、西瓜、香瓜、草莓多种水果。
这么大规模的果园,王林元却不考虑做销售,一心一意做起了采摘园。
樟树村所在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出长张高速阳和互通后并不远,就在“红军树”旁,无论是从哪个方向都可以直达果园门口。近年来,樟树村充分做好依山傍水的自然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周末乡村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这让王林元看到了果园采摘的广阔商机。他说:“我们的果园紧邻着红军树,这附近还有间客栈,创新发展农、旅、文深度结合,能让这条乡村游线路更完整。”春季摘草莓,夏季吃葡萄,秋季品梨子,冬季里还有新鲜熬制的秋梨膏。无论哪一季,只要你来到樟树村,都有好果子。
创业路上,不怕难;小康路上,不忘本。合作社发展起来了,最受益的还是当地老百姓。在王林元的带动下,樟树村户发展起了优质水果,带动脱贫户38户人获益。此外,樟树村有两个易地搬迁安置点,住户基本上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大多身体硬朗但少有经济来源,王林元便吸纳了大量易地搬迁户到果园打工。“我们实行八晚五,午休三小时,上下班有车接送,可以选择小时工、按月打工或者年薪制,上班时间完全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王林元说,这些搬迁户只要愿意来,就可以在家门口得到一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有的老两口一起来的,一年工资能有好几万。
将水果园发展成为稳定的村集体经济,这是王林元的下阶段目标。目前,樟树村已对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入股,以年底分红的形式推动合作社扩大发展。王林元说,每年村集体分红能达到4万元以上,力争明年增加10个点左右,确保水果产业成为樟树村的支柱产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樟树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