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白公城”在何处,长期以来并非没有争论。据查,湖南张家界市慈利县也有“白公城,相传周时白公胜所筑”一说,且称“公元前年,周敬王封白国,封楚太子建子熊胜为白国首任郡王,称郡公,故熊胜称白公胜。如鲁国的鲁哀公、齐国的齐桓公一样,白邑即白国。公元前年,白国太宰石乞与大将熊宜僚筑白国都城白公城、太子建家庙、白云戍边城、云朝山戍边城,熊宜僚分守白云城、云朝山戍边城。”等等。我们认为,此说既缺乏史料依据,又与历史事实不符,甚至完全相悖。
河南息县白公故城遗址其一,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大国多实际自立,并不再受制于周王室。尤其是南方楚国。楚国在迁都于郢后,基本完全摆脱了周王室的束缚,发展迅速。武王克州、蓼,服随、唐;文王灭邓,县申、息,朝陈、蔡,封畛于汝;成王势力更向中原挺进,兵锋远及郑、宋。穆、庄之时,继续大势扩张,汝颍地区大部分土地皆并入楚境。周敬王是不可能插手楚国事宜,再分封任何人的。
其二,具体到公元前年(楚昭王十二年、鲁定公六年),吴楚持续交恶。此时吴国正盛,先败楚舟师,后败楚司马子期于繁阳。楚人此时实际面临的是来自吴国的巨大威胁,“于是迁郢于鄀,而改纪楚政,以定楚国”,而非周室。
太子建庙遗址其三,楚昭王自惧吴徙鄀以来,“改纪其政”休养生息,加之此间吴越争霸,无暇顾及楚国,历十五年,楚国实力得以迅速恢复。公元前年,吴北伐陈,楚救陈抗吴,昭王却卒于城父(今安徽亳州境内),楚师即退。《左传》明确记载,此时的熊胜(白公胜)尚在吴国,是必定不会有什么“白国太宰石乞与大将熊宜僚”开始筑什么“白国都城白公城、太子建家庙、白云戍边城、云朝山戍边城,熊宜僚分守白云城、云朝山戍边城。”等等的。而且,即使熊胜(白公胜)于两年后(公元前年)被楚令尹子西召回来,亦是封在吴楚交接的“白邑”(杜预注其曰:“汝阴褒信县,今息县包信镇。”),与湖南张家界慈利相距可谓“遥远”,毫无干系。
所以,我们认为,慈利“白公城”一说,不足为信。
中华白氏宗亲在息县祭祀太子建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