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扁平疣的好医院 http://m.39.net/news/a_8605173.html红网时刻张家界11月10日讯(慈利站记者唐锦杨柯)易地扶贫搬迁是一个能直接有效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重要举措。这几年,慈利县通津铺镇通过采取“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的方式,扎扎实实写好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一幢幢漂亮的新洋房,一排排整齐的行道树,一条条交错的水泥路,这里并不是商住小区,而是通津铺镇的后溪峪集中安置点,64户居民都是来自镇里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且较为偏远村居的贫困户。作为其中一员,覃金凤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不仅搬到了镇上,还住进了小洋楼。覃金凤的老家位于市场河居委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她家一直没有通水泥路,出门全靠肩挑背负,因此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住进交通便利的房子,接送女儿们上下学。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覃金凤不仅圆了自己的新居梦,镇上还给她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解决了就业问题。简单的装修后,一家四口就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和覃金凤一样,因为道路不通而导致贫困的苗山村搬迁户赵国华,自年搬进这平的新房后,他的生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去年一年,赵国华的生猪养殖场就出栏了六七十头猪,纯收入达到了十几万元,生活也有了质的飞跃。现在,通过发展产业直接帮扶、技术培训和成立扶贫车间等措施,通津铺镇像覃金凤、赵国华一样的户搬迁户已基本实现了安居又乐业,解决了出行难、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而每年3次以上的“扶志教育”更是让他们从思想上彻底抛弃了“等、靠、要”的旧思想,用心耕耘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生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18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