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2月21日张家界讯12月16日,慈利县广福桥镇三王村村民早早聚集在乡村教师刘金翠家的院子里,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与群众围坐一圈,拉家常、议村事。虽寒风凛冽,但一炉炭火点燃了村民们的热情。张家界市慈利县三王村,村民们围着炭火话家常。“老百姓的事情由老百姓商量。”三王村发挥“人人可参与、个个来发言”的屋场会优势,大家一个板凳围成一圈,讲政策、听意见、答疑惑、谋发展。屋场会不仅会成了村支两委倾听民声、顺应民意的“开门会”,也成了基层群众思想碰撞、观点交锋的“答疑会”。“以后村里旅游能发展起来吗?”“房子改造成民宿后,今后家里来客人了怎么住啊?”“我还是有些担心民宿留不住客人呀!”刘金翠说出了埋藏心底的担忧。一场场“屋场会”开下来,不仅消除了刘老师的顾虑,连村民的疑问也变成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你的想法不错,我还想补充一点……”围着炭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抛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村干部不时为大家答疑解惑,现场回应大家的诉求。“干部把政策跟我们讲透了,心里就有底了。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自己也要加油干。”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读懂政策之后,激发了自己发展产业、勤劳致富的干劲。一场场屋场会下来,一次次新理念和老想法碰撞,擦出了振兴乡村的思想火花。屋场会为脱贫攻坚注入了群众智慧,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凝聚了群众力量。它接地气,听民意,顺民声。干部与村民围成一圈,头顶是蓝天白云,远处是青山绿水,耳边是土家俚语,身旁是硕果累累。湘煤集团驻三王村第一书记伍先文说:“驻村之前认为工作任务完成就好,通过屋场会和群众坐在一起、聊在一起后,现在是发自内心的想把自己当做三王人,把村子建设好、发展好。”“一个星期内摸清底子,一个月内拿出帮扶计划。”湘煤集团帮扶工作队队员告诉记者,为了切实弄清楚三王村的现状,他们白天走访,晚上在村民家门口召开“屋场会”,和村民们同坐小板凳、同喝大碗茶、共讲“掏心话”,在交谈中了解群众的最急、最难、最盼的事。“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把民居改造成民宿,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这是湘煤集团经过多次深入调查研究、听取民心民意后为三王村制定的帮扶计划。目前,三王村村道拓宽了、组道联通了,出行方便了;河道疏通了、桥梁改建了,水患影响减少了;安装路灯、改造民宿、修建游道、景观墙,村子越来越美,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了三王村,在这里住民宿、吃农家饭,畅游竹海听风、探访闯王遗迹。近年来,张家界市各县乡村以农村邻里之间拉家常的方式,讲理论、传技术、促文明、化积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据悉,年慈利县通过开展屋场会解决问题个,化解矛盾纠纷余起。听民声、知民困、办民事、解民难......小小屋场会成为了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纽带,成为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方萍萍图文报道)来源:中国日报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63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