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http://m.39.net/pf/bdfyy/

红网时刻张家界站6月6日讯(通讯员卢小红)龙潭河镇地处张家界市慈利县东南边陲,距县城约36千米。全镇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和1个社区,人口约2.23万人。全镇中小学及幼儿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未成年人口达余人,其中有近八成的孩子(留守孩子)生活在有祖辈陪伴的家庭。自年11月以来,龙潭河镇关工委在慈利县关工委、镇党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提升政治站位,强化家庭隔代教育家长培训,夯实家庭隔代教育社会支撑,使家庭隔代教育在全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助推器的作用。

高度重视建章立制

年11月,借县关工委确定龙潭河镇中学为慈利县首所家庭隔代教育试点学校之东风,龙潭河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把隔代教育作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联动综合工程来抓,构建政府主导,关工委主管,村(居)支两委、镇直机关、学校、医院各部门同心协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隔代教育一体化工作新模式。相继成立了慈利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家庭隔代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家庭隔代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于11月18日利用镇中学“家长学校”平台召开全镇学生家长动员会,正式启动家庭隔代教育培训实施工程。

与此同时,镇中学也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卡及档案、落实留守儿童“五个一”活动(加一道餐、点一首歌、送一份贺卡、拨打一次亲情电话、召开一次集体生日晚会)等。

积极筹备盘清底子

培训工作启动后,龙潭河镇关工委一班人随即开展留守儿童摸排工作,对不断变化的留守儿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半年多来,已进行三次大走访。年12月,关工委牵头,以镇中小学、幼儿园、村点校留守儿童档案为依据,对留守儿童状况进行了第一次全面调查;年3至5月,镇关工委先后两次对全镇留守儿童和家庭隔代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普查,并建立了留守儿童和家庭隔代教育状况信息库。通过实地调查,镇关工委掌握了全镇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规律,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目前,全镇共有外出务工人员余人,留下16岁以下孩子人,约占同龄儿童总数的65%。在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外出人,占同龄儿童总数50%以上。

立足课堂培训到位

龙潭河镇关工委把家庭隔代教育(试点)家长的培训明确为当前关工委中心工作,列为头等大事来抓。成立由县域内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及具有专业知识的众多知名人士等组成的家庭隔代教育授课团队,确定班主任,且定期开班授课。重点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讲清正确育人的意义、理念及方法,更要现身说法,分享自身在家庭教育上经验体会,把“善讲故事、讲好故事”作为授课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课堂上,老师们引导着“隔代”家长们从如何与孩子沟通、观察孩子的注意力方向、引导孩子和给予孩子心理营养、公民道德、感恩教育、孝德文化、创新与探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解说,帮助“隔代”家长清醒认识家庭隔代教育的利与弊,传授家庭隔代教育的技巧和策略,帮助他们成为与时俱进的优秀家长,做好新时代家庭隔代教育工作,促进孩子幸福、健康成长、保障家庭和谐美满。

据统计,从年11月28日正式开课至今,镇关工委家庭隔代教育培训班总共完成了五大系统教育,即: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祖辈以身作则示范教育、感恩教育、《弟子规》及勤奋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共组织培训42课时,参与家长达人次。

深入人心效果显著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短短半年多时间,龙潭河镇关工委“家庭隔代教育”(试点)工作却是风生水起,热火朝天,呈现出勃勃生机,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一是部分隔代祖辈家长教育观念正逐步改变,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日渐增强。以前那种认为“教育是学校和父母的事,而爷爷奶奶只管孩子吃穿”的观念也在逐渐转变。“关工委抓家庭隔代教育,为我们'磨刀',让我们增多了与孙子交流的'本钱',明白了很多道理,伢子的教育光靠老师和爸妈不行,我们爷爷奶奶辈也要把担子拎起来。”三年级满玉洁爷爷满维炎乐呵呵逢人就说。

二是隔代祖辈家长已经开始注重教育方式与方法。不少隔代祖辈家长以往对孩子教育不闻不问,孩子一旦出了问题,仅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通过关工委培训,大部分祖辈家长开始采取与孩子坐下来谈心、摆事实讲道理,注意循循善诱,让孩子用心灵去感受长辈们的良苦用心。六年级班吴萧同学曾向学校班主任透漏:我爷爷今年对我比以前温和多了!

三是祖辈家长中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的多了。过去一些家长不注意自身言行,甚至和老师争吵的现象时有发生,经过学习,不少家长克服不良习惯,积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5月30日关工委举办的培训班学员集中讨论会上,五年级黄瑞的奶奶眉飞色舞地谈起:“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真正认识到带好孙子真是不容易,首先要自己做表率,用好的行为影响孙子,我自参加培训学习后,半年来没有上过麻将桌,也没长时间玩手机,孙子见我这样,也改掉了玩手机的毛病,一心一意放在学习上,成绩也慢慢好起来……”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缺一不可。新时期,新时代,家庭隔代教育能有效弥补农村家庭教育短板,适宜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凝心聚力,努力做好家庭隔代教育工作,势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