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7月8日电题:“扶贫车间”里的聋哑制鞋工新华社记者高文成7月初,武陵山脉里的湖南省慈利县,天气闷热。一家鞋厂的缝制车间里,多台针车同时作业。陈红帅和彭霞是这个车间的聋哑针车工,他们眼睛盯着针尖,手上推着鞋帮,格外专注。今年33岁的陈红帅在鞋厂工作快四个月了,他的身边常备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量,也是他和别人交流的工具。他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陈红帅原来在村里做理发师,他告诉记者,更喜欢这份工作,因为挣的钱多,同事们也很和善。彭霞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也是聋哑人。去年,她和丈夫在深圳的电子厂打工,可丈夫因为手受伤只能回家打零工,她也被叫回来照顾家人。彭霞很喜欢这份工作,每月工资多元,为了上班方便,她平时就住在鞋厂宿舍。她表示,有多大力就出多大力,努力赚钱。技术越来越熟练,每月工资稳中有升,陈红帅和彭霞都有信心今年帮助家里摘掉贫困的“帽子”。因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较多,鞋厂被授牌“慈利县就业扶贫车间”。公司负责人胡国太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刚成立半年,员工只有多人,其中83人家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贫困劳动力“学一项技能,找一份工作”是慈利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年以来,慈利县联系外地企业,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人,还有名贫困劳动力在本地“家门口”找到了工作。责任编辑:唐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