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法院办案手续多、耗时长,真没想到拖欠半年的工资这么快就拿到手了!”日前,慈利县人民法院立案庭通过诉前调解高效办结42起农民工讨薪案件,最终被告当庭兑现,42名原告喜领工资款近10万元。
这是慈利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的一个缩影。
从狠抓审判质效,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到建强诉讼服务体系,让群众感受优质便捷服务,再到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纠纷……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慈利法院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落到实处,围绕审判执行开展全链条便民服务,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让执法办案更具司法温度
人民法院为群众办实事,要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紧紧围绕审判执行这一主责主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慈利法院精准对接群众司法需求,聚焦审判执行、诉讼服务等重点工作,推出为民办实事十项举措,通过不断提升审判质效、优化诉讼服务、参与基层治理、加强普法宣传,让实践活动红利普惠人民群众。
为病重、残疾等出行不便的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提供电话立案、上门立案和带卷入户办案服务是慈利法院为民办实事十项举措中的一项。今年3月,原告徐某某向慈利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被告杨某某离婚。经了解,原告徐某某于年因病致残,而后原被告双方常为家庭琐事争吵,分居已5年有余,婚姻关系名存实亡。
考虑到当前疫情形势严峻,且徐某某身患残疾行动不便,承办法官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将法庭“搬”到徐某某家中,采用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双方当事人多次沟通、调解,最终通过“移动微法院”远程调解,促成双方达成离婚调解协议。“外面疫情这么严重,你们还能为我这个残疾人考虑,上门调解,你们是真心为民办实事的好法官啊!”原告徐某某激动地说道。
该院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把群众最关心的作为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98.html